(老人在認真地閱讀刊物)紅網汨羅站11月14日訊(通訊員 歐陽林)“這個月的刊物到咯!”11月5日一大早,汨羅市長樂鎮66歲的老人周瑞松停好自行車,敲開了傅晴保家的門。
  “這可是我們老人的精神寄托啊。”拿著《科技園地》刊物,傅晴保眼角笑開了花……
  原來,在長樂鎮,有一家特殊的“新聞機構”——長樂鎮老年協會,這個協會,於2008年年底自創了《科技園地》刊物,每月一期,包括增刊如今已出刊84期,每期印發後,創辦人都將騎上自行車,免費送到協會和喜歡參閱的各個老人手中。
  自辦刊物傳遞“大事小情”
  
  “最開始的想法是,我們要為老人送健康。”長樂鎮老年協會負責人、《科技園地》創辦人之一周瑞松說,老人一上了年紀,身體變得虛弱,他們辦刊物,想讓老人們多學點保健知識。
  可漸漸地,周瑞松就發現,辦刊物根本停不下來了。“每期都有很多的讀者,不僅有讀者的來稿,還有不少讀者的來信。”
  據悉,《科技園地》創辦之時,有四位老人負責寫稿、組稿、審稿、修稿、排版。由於有兩位年紀太大,目前僅由周瑞松和李浩良兩人老人負責。雖然出刊前要進行大量工作,但兩位老人自辦的刊物,比起專業新聞機構的水平,毫不遜色:長樂要聞、保健知識、科技知識、散文、好人好事、詩詞等內容豐富多彩,傳遞著長樂的“大事小情”和文化底蘊。
  資金“化緣”而來騎車免費送刊
  
  簡單印刷、沒有刊號,沒有定價,只有散髮著油墨香的《科技園報》。由於缺乏資金,《科技園地》外表上並不光鮮。
  “每期印數百份,發放到各個需要的老人手中。”周瑞松說,為了籌措資金,老年協會會想辦法向上級打報告。“我以前是鎮里老幹部,還有點熟人,現在可是到處'化緣'。”
  刊物印刷出來了,送刊也是個問題。為了節約成本,周瑞松便自己騎上自行車,一家一戶上門送刊物。據瞭解,最遠的一戶要騎車半小時,而每月送完所有的刊物,需要花費三四天時間。
  文化風吹進了老百姓生活中
  
  6年來,長樂鎮許多村民每個月都會收到《科技園地》,文化風吹進了老百姓生活中。“雖然就是簡單的幾張A3紙,但內容卻貼近我們老百姓。”長樂鎮一名老人對鎮上自辦的刊物贊不絕口,“每次收到《科技園地》,都會認真看看,覺得內容實在,許多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。”
  今年75歲的老人傅晴保,以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,如今卻是一位放下鋤頭拿起筆桿子的作者——因為《科技園地》的創辦,他每年都要在此刊物上發表數篇文章。“我自己很喜歡寫,每次有什麼感悟,我便寫下來,而《科技園地》給了我一個平臺。”傅晴保說,《科技園地》是他的精神寄托,同時也能將一些有共同愛好的人聚攏到一起,並能影響周圍的人,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  “只要我還在,報紙會繼續下去,長樂鎮老人們也將免費獲得更多的知識。”說到《科技園地》,周瑞松一臉的滿足與欣慰。  (原標題:汨羅長樂鎮4位老人自辦刊物騎自行車送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p95xpvar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